首页/ 专题专栏 / 渭南健康教育 / 健康咨询 / 正文

关于洗牙的3个常见误区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发布时间:2024-09-27 09:29

文/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徐宝华 高一

关于洗牙这件事,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过类似疑惑。有的患者说:“大夫,我的牙太黄了,快帮我洗洗牙,给它美白一下!”有的患者问:“医生,我想洗牙,但听说洗牙以后牙齿会敏感,这是真的吗?”还有的患者说:“我有牙结石,医生建议我洗牙,但是我担心洗牙会让牙缝变大、牙齿松动。”这些问题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揭开关于洗牙的3个常见误区,让大家对洗牙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误区1

洗牙能美白牙齿

答案是不能。洗牙和美白牙齿是两码事。

洗牙是保持口腔健康,预防和治疗牙周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牙齿表面存在着许多细菌,它们会在我们的牙齿表面“安家落户”,并逐渐发展壮大,形成牙菌斑。牙菌斑在刚形成的时候是可以通过刷牙清除的,但刷牙无法做到及时、完全地清除牙菌斑。牙菌斑与唾液中的钙质结合逐渐矿化,变成牙结石。牙菌斑和牙结石是导致牙周疾病的罪魁祸首,建议大家每半年至一年到医院洗牙一次。洗牙时,口腔科医生会把沉积在牙齿上的牙结石、牙菌斑、烟斑和色渍等清除掉。

也就是说,洗牙去掉的是本不属于牙齿的东西,在洗牙之后牙齿恢复了本来的面貌——如果牙齿本身比较白,那就呈现出白色;如果牙齿本身比较黄,那就呈现出黄色;如果您经常抽烟、喝茶、喝咖啡,这种外源性的色素和牙结石很多,那么洗牙时会洗掉外源性的色素和牙结石,使牙齿呈现出自身的颜色;如果您的牙齿本身颜色异常,诸如氟斑牙或四环素牙,洗牙是不能改变牙齿颜色的。

误区2

洗牙会造成牙齿敏感

有的人在洗牙后短时间内,会出现牙齿敏感或牙齿松动度增加等症状,还有人发现自己的牙缝变大了。实际上,洗牙本身并不会导致牙齿松动、酸软、牙缝变宽等问题,洗牙后发生不适的真正原因其实是牙齿本身具有的牙周疾病暴露出来了而已,是原有问题的浮现。这个黑锅可不能让洗牙背。

如果长年不洗牙,牙菌斑、牙结石就会在牙齿表面堆积起来,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如果牙菌斑和牙结石向牙周深部组织进一步发展,会造成支持牙齿的牙槽骨的吸收和破坏,而牙槽骨一旦吸收则很难恢复。如果不及时就医,任由其进一步发展到近牙齿根尖1/3的位置,通常会引起牙齿的松动、移位,甚至脱落。

洗牙前,牙齿表面堆积着牙结石,牙根感受不到冷热的刺激。洗牙后,覆盖在牙根上的牙结石被清除掉了,牙根面直接暴露在口腔中,冷热酸甜的刺激很容易直接传导给牙齿内部的牙神经,牙就容易受到刺激,变得敏感。这种敏感症状往往是短暂的,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自行消退。

误区3

洗牙会让牙缝变大

对于牙周病患者而言,堆积在牙齿周围的牙结石就像小夹板一样将已经松动的牙齿箍在了一起,产生牙齿不松动的假象。当洗牙去掉牙结石后,其所占据的空间瞬间就会暴露出来,牙周病患者就会感到牙齿松动、牙缝变宽。牙周病越严重,牙槽骨吸收越多,牙齿松动越明显。对轻、中度牙周病患者,红肿的牙龈经治疗恢复健康后,会更加坚实地附着在牙齿周围,牙齿松动也会得到改善。牙龈不肿了,原本的牙缝就会显露出来,让人感觉是洗牙造成的牙缝变大。

有的人可能会想,如果不去洗牙是不是就可以避免牙齿敏感、牙齿松动、牙缝变大了?事实上,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退缩的牙龈和吸收的牙槽骨并不会因为不洗牙、不做牙周治疗就自行恢复健康,牙周炎症任其发展只会越来越严重。一旦发现患有牙周疾病,要本着发现即治疗的原则,积极治疗、及时控制炎症以减少牙周组织破坏。

健康生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健康的口腔对于大家的全身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定期洗牙是口腔保健的良好方式之一,不仅有助于清洁牙齿,而且能够及时发现隐藏的口腔问题,如龋齿、牙周病等。

链接

3种方法能让牙齿变白

诊室漂白 由口腔科医生在诊室为患者进行美白操作,采用的是较高浓度的过氧化物,并且即刻可观察到显著的美白效果。在临床,医生可以配合冷光、激光及加热等方法促进美白药物渗入到牙齿内部,增强美白效果。激光美白凭借美白效果好、操作时间短、体验舒适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家庭型漂白(牙模托盘) 医生为患者制作一种个性化的透明牙模托盘,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将药物挤入托盘内,再戴在牙齿上进行美白,治疗3~5周即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20分钟。由于齿模与牙齿外表形状基本一致,所以药物几乎可以分布到牙齿表面的每一个部位,达到美白牙齿的目的。

使用美白牙膏 许多牙膏中添加的漂白药物具有美白牙齿的作用,但由于漂白药物浓度低且与牙齿接触的时间短,所以期待使用美白牙膏在短期内达到美白的效果很困难。但是,可将其作为家庭漂白与诊室漂白的辅助手段,巩固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