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要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为发扬爱国卫生优良传统,助力疫情防控和健康中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基层爱国卫生组织,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
一、爱国卫生,与时俱进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地区、各部门广泛发动群众,以“除四害”、讲卫生、整治环境为重点,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有效控制了鼠疫等急性传染病流行,大幅改善了群众健康状况。
20世纪90年代,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启动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批国家卫生城镇,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卫生运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爱国卫生工作以健康城镇建设、卫生城镇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厕所革命”等为载体,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形成了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的小环境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
70年来,我国爱国卫生工作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以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卫生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全民族文明卫生素质等为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是传染病防控取得良好成效。有效降低了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传播风险,特别是在非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爱国卫生运动群防群控的功能和特点被进一步放大。它广泛动员卫生健康、民政、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依托爱国卫生工作网络,构筑巩固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对人群密集的重点公共场所开展环境整治,降低疾病传播风险;突出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强化群众维护健康的社会责任感;传播卫生防病知识,不断提高全民抗疫能力。
四是爱国卫生运动影响力不断扩大。爱国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也为经济欠发达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国际社会所称赞。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授予中国政府“健康(卫生)城市特别奖”和“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给予了“远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口号之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的高度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显著成就。
二是涵养健康理念,提升健康素养。全国爱卫办会同宣传、教育、体育等部门和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围绕着疾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等广泛地开展科普活动,特别是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在全国启动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引导广大公众将疫情防控中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好做法长期坚持下去,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应该说正是由于公众的积极参与,赢得了疫情防控成果的社会基础。
在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人群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农村的卫生厕所普及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以及人均预期寿命、婴幼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均较十年前有明显提升。
回首70载,爱国卫生运动是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通过有效地组织,将我国的政治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形成了包括除害灭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农村改水改厕、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等具有特色的卫生工作,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面临着新的环境、挑战与机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紧要时期,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尤为重要。
一是在工作内容上,要努力实现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工作内容的转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打扫卫生,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突出源头治理,更多地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逐步构建健康细胞、健康乡镇、健康县区、健康城市的全链条健康中国建设推进体系,推进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三是在动员方法上,要实现从运动化向常态化社会动员的转变。加快爱国卫生与基层治理工作融合,推动形成自上而下行政动员与自下而上主动参与结合、平战结合的群众动员机制。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和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能力水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更好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70年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起步艰难到蒸蒸日上,在国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的今天,我们重温峥嵘岁月,于变局中开新局,着眼未来健康中国之大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新时期,需要社会上下形成合力,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版权所有: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话:0913-2931820 传真:0913-2931838邮箱:wnwsjsj@163.com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三贤路北段市民服务中心主楼8楼邮编:714000 陕公网安备61050202000508号 陕ICP备15009577号-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