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健康渭南行动 / 健康知识 / 正文

如何正确服用药物

来源: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03-16 15:49

正确服用药物包括多个方面,如正确的药物、正确的药物剂量、正确的给药方式等。除此之外,服药时的饮水量和服药姿势对口服药物作用的影响也很关键。临床研究发现,如不注意饮水量与服药姿势,可致药效降低或食管损伤。

    服药时应多饮水

    服药时增加饮水量能提高溶解度低和用量较大药物的血药峰浓度,加快达峰时间,从而提高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由于饮水量大可增加胃的排空速度,使药物更快到达肠部,提高吸收速率(多数药物在小肠被吸收),饮水量大对溶解度低而剂量大的药物能增加溶出量,使吸收量增加,从而提高血药浓度,饮水量对溶解度较高或剂量较小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影响不大。服药时,以200300毫升水送服为宜。切忌不用水干吞,以免药物(尤其是胶囊剂)黏附于食管壁而造成食管损伤。

    有些口服药被制成粉状剂型(如胃散),这些制剂需要用液体完全溶解后再吞服,而不是直接吞服干药粉。再如磺胺类药物,它的代谢产物容易在泌尿道形成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疼、尿闭等。因此在服药期间也要注意多饮水(每日不少于1500毫升)。

    ◎服药姿势有讲究

    有些药物因服药姿势不当可引起食管损伤。还有些药物服药姿势不当可影响其疗效,如某些治疗胃溃疡的药,其药理作用是药物与胃粘液中的黏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而促进溃疡愈合。但近贲门处的溃疡由于位置较高,加上胃的蠕动,使溃疡面与药物接触时间短而得不到充分保护,故疗效较差。为使药物与高位的溃疡面有较多的接触时间,服抗溃疡药后应静卧1小时,并根据溃疡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卧位:溃疡在胃底后壁,宜仰卧;溃疡在胃体后侧壁,宜左侧卧位。这样既可减慢药物排空时间,延长药效,又可减少胃酸和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减轻对胃黏膜的腐蚀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一天3≠一日三餐

大多数患者认为,一天3次就是每天饭前或者饭后服药,其实这是错误的。在三餐的前后服药会使白天药物在体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甚至会造成药物中毒,而在晚上,一夜不服药,血药浓度必然下降,影响治疗效果。“一天3”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每隔8小时服药1次,这样由于间隔时间相同,可以使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天24小时之内都保持比较平稳,既不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同样,“一天2”指的是每隔12小时服药1次,而不是大部分人理解的早晚各1次。因为早究竟是何时,晚又是何时,没有统一的概念,时间误差较大。

    ◎饭前饭后有讲究

宜在饭前服用的药物一般对胃无大的刺激,饭前胃空,服药后能充分吸收,可使药物保持有效浓度,迅速发挥药效。如健胃片、安胃灵等胃肠平滑肌解痉药物,就宜在饭前15分钟左右服用。对胃肠道有明显刺激的药物,最好在饭后服用,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苯妥英钠、氯丙嗪等。有些药物需要和食物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药效,这些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如胃酶片、淀粉酶等。为了使药物迅速进入场内,并保持高浓度,有些药物宜在清晨服用,临床使用硫酸媄导泄就安排在早晨空腹时服药。

◎服药后不宜马上睡觉

许多人有在晚上临睡前或卧床服药的习惯,认为服完药后立即休息,能帮助药物的吸收。其实,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当饮水量又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引起食道损伤。许多患者出现药物性食管溃疡就是因为曾在近期睡前服过胶囊类药物,如抗生素胶囊、感冒胶囊等而造成的。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时应坐着或站着,服药后不要立即仰卧,稍停留片刻。服药时应多喝点水,一般用温开水200300毫升送入,最好活动五六分钟再躺下睡觉。如果服药时感觉药物堵塞在食道中,且情况严重,则应立刻上医院检查。

◎服晕车药提前一小时

一般来讲,多数用药无效者均属临开车、开船或坐上飞机后才开始服药的,有的甚至已发生恶心时才服药,这时候服药已经来不及了。

正确方法是在出发前半小时至一小时空腹服药,以缩短药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使药物尽快到达肠道,以便在乘车、乘船、乘机时,药物达到有效浓度,获得满意效果。如需长时间旅行,可因人而异每隔46小时重复服用,以保持机体内持续性有效药物浓度,有效防止晕车症的发生。

◎维生素不宜饭前服

维生素类药一般应在饭后服,而不宜在饭前服。其原因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口服后主要经小肠吸收,若饭前空腹服,维生素较快通过胃肠,未充分吸收利用就从尿中排出。如果饭后服,因肠道有食物,可使维生素缓缓通过肠道,较完全地被吸收而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油脂食物有助于它们的吸收。因此也宜在饭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