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市级要闻 / 正文

减盐控盐,你做对了吗? ——专访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武建民

来源: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2-09-22 16:15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重口味”食物,比如麻辣烫、小龙虾、香锅、烧烤等,受到广泛的欢迎。“重口味”主要说的就是吃得过咸,食品中的含盐(氯化钠)量比较高,这已经成为不少人的饮食常态。食用钠盐和高血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吃盐多少,关乎每个人的血管健康。
  今年9月15日是第4个中国减盐周,主题为:人人行动,全民控盐。向公众宣传“915”(就要5克)减盐理念,传播低盐饮食知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并践行减盐行动。为此,记者就减盐控盐、健康饮食等问题专访了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武建民。
  记者:请您讲讲过量摄入盐有哪些危害?减盐,又有什么好处?
  武建民:老人常说:“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从健康角度讲,过量吃盐还真不是什么好事情。盐使我们的味蕾体验美妙生活,一旦过量摄入,这个必须又美味的东西就变成了极具杀伤力的健康杀手。盐吃多了容易增加体内血容量。体内血容量增多,会增加心脏以及肝、肾的负担,长期高盐饮食会引起高血压、骨质疏松。过量摄入食盐还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细胞分裂,增加形成胃癌的概率。
  在中国,每年近40%的死亡由中风和心脏病引起。中国是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食盐摄入量为每人每天11克,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5克上限的两倍。
  中国成年人平均食盐摄入量为每人每天11克,高血压患者2.7亿人。据有关研究测算,每人每天少吃1克盐,收缩压平均可降低1.2毫米汞柱,中风和心脏病的患病风险则分别下降4%和6%。这样坚持一年,并且食盐摄入水平一直持续下去,到2030年可预防900万人患中风和心脏病,拯救400万人的生命。每天盐摄入量越低,将预防更多的中风和心脏病患者,拯救更多生命。
  记者: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少盐?
  武建民:人的淡口味是可以逐步养成的,婴幼儿期是口味偏好形成的关键时期,建议家长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喜欢清淡饮食,有助于其形成终生健康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使用限盐勺、盐罐等限盐工具,少放酱油、酱、味精、鸡精等含盐多的调味品等方式来控制每天食盐摄入量,同时多选新鲜食材,尽量少选加工食品;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阅读营养标签中食品钠的含量;注意隐形盐,有些食物如饼干、面包、果脯、冰激凌等,吃起来不咸,甚至还有点甜,其实加了很多盐。总之,我们要做好每日食盐总量控制,在家烹饪时不应按照每人每天5克计算,应考虑成人、孩子、老人的差别;除了烹饪用盐之外,还应包括零食、即食食品等食物和在外就餐的含盐量。减少在外就餐,在外就餐时应要求餐馆少放盐。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寿命和健康,有60%是取决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和心态平和。每个人的口味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但并非是不可改变的。让我们从自身做起,通过这些最容易做到的减盐小技巧,让自己的味蕾慢慢地适应清淡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口味不再那么咸了,距离健康更近了。
  记者:针对我市低盐控盐工作,市疾控中心做了哪些工作?
  武建民:为了使广大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防病治病知识及能力,我中心以渭南“卫建党旗红,疾病控制乡村(社区)行”“全民营养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中国减盐周”等活动为依托,以“六进”(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村入户)为抓手,采取现场宣传、专题讲座、答疑解惑等多种形式,通过展示宣传展板、悬挂横幅、印制购物袋、记事本、围裙、营养膳食指南、发放控盐勺等措施,普及减盐控盐控油疾病防控知识及技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及活动,大大提高了群众健康知识知晓水平,为健康渭南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