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区县动态 / 正文

传承岐黄精神 传播中医文化——渭南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举办首届中医学术沙龙

来源:渭南市第二医院 发布时间:2021-09-29 10:18

 

为加快青年中医的成长,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9月26日下午,渭南市第二医院中医科联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李治国学术传承工作室共同举办了市二院首届中医学术沙龙。参加本次沙龙的有市二院副院长刘健,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李治国,消化病院执行院长刘剑锋,中医科主任程医、朱景青副主任医师、仇云鹏副主任医师以及李治国学术继承人等。

 

 

传承岐黄精神 传播中医文化——市二院中医科举办首届中医学术沙龙

市二院副院长刘健致辞。他讲到,青年中医是中医药事业未来发展的源动力,是中医药事业的希望,传统的跟师学习是培养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青年医师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逐步领会和掌握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以及临床经验,使中医得以延续,而且在传承中代有发展。他还对青年医师提出了期许和勉励:要尊重老师、勤奋学习,认真领会学术思想和独特的诊疗经验;要善于思考、及时总结,用心体会与领悟老师治则治法的深刻内涵,融会贯通,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总结积累,向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人才目标大踏步迈进。

会上,李治国老师以《浅谈脾胃中医诊疗》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讲座。李治国老师认为医理通易理,他从《易经》讲起,详细阐述了两纲六爻,两纲即阴阳,六爻即寒热虚实表里,随后普及了中医解剖学的发展历史,他将自己对中医的很多理解,编成诗句,实用且好记。对于沙龙的主题“脾胃病”,李老师也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从“脾”“胃”两字的字形、字意谈起,结合解剖、生理,剖析脾、胃、肠、胰的功能,提出脾胃致病学说,现如今的脑梗、冠心病、痛风等,皆因“口食地气”,即所谓的“病从口入”,他认为“口食地气成阴精,五脏百骸赖以生,阳主生化阴成形,气血津液养性命,脉候地气色候天,若无胃气生难安,脉中如何探消息,脾无化源灯油干”。李老师的讲解风趣幽默,各种典故随手拈来,听者无不意犹未尽。

在讨论环节,朱景青、仇云鹏医师亦结合自身经验,循循善诱,为青年医师的成长铺路搭桥。

消化病院执行院长刘剑锋勉励大家,尊师重教,只有尊敬老师才会尊敬老师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同时要多练中医基本功,按照中医的思维,扎扎实实地学习,不辜负医院和老师的期望。

程医主任作会议总结。她说此次沙龙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当面倾听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亲身随侍名老中医的治疗的平台,作为年轻医师与学术传承人,大家要珍惜机会,将所听所学应用到自身工作中,并将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学习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们年轻中医的责任。

渭南市第二医院始终致力于搭建优质学术交流平台,不遗余力地培养中医优秀人才,形成二院中医的学术品牌特色,提升我院中医科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我省确定了10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渭南市第二医院中医科李治国老师有幸荣选其一。在这种情况下,市二院中医科响应号召,积极成立了李治国学术传承工作室。李治国学术传承工作室的建立,为我市中医工作者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分享经验、共同学习提高的桥梁和纽带。工作室将采取临床跟师带教、指导典籍研读和理论学习等方式,免费培养6名以上继承人,继承人通过跟师学习、撰写跟师笔记、临床心得等,全面继承老专家的学术思想,并定期围绕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与1个乡镇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建立对口指导联系,重点指导乡医、村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李治国,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渭南市首届名老中医,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渭南市第二医院中医科返聘专家,多次荣获我院“特殊贡献奖”、“卓越贡献奖”。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受教于董建华、步如玉等国家级名医,注重钻研张仲景、朱丹溪、陈修园的学术经验,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余载,诊疗患者几十万例,擅长运用中经方治病,组方严谨,药味较少、配伍精当,临床疗效确切,在渭南地区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