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医院

——陕西省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26 08:2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陕西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有效缓解了县域居民看病难。目前,陕西纳入县域经济发展统计口径的83个县(市、区)均启动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省已经建设医共体123个。

近日,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中省媒体聚焦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基层行”活动。在随团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群众带来的医疗便利。

补齐县域医疗服务短板

“患者有无冠心病史?是哪一年做的心脏支架手术?”9月25日,在宜川县人民医院专家门诊,该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黑雁正为40多公里外的云岩中心卫生院的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今年2月,宜川县医疗卫生共同体成立。宜川县人民医院成为医共体总院,共管理12个乡镇卫生院分院。除远程会诊服务外,医共体分院还能将心电图、医学影像等“一键上传”至总院。急诊10分钟内、门诊半小时内就能收到诊断结果。

“总院通过十大管理中心、六大共享中心,实现与分院心电一张网、消毒供应资源共享、检查结果互认等。”宜川县人民医院院长马鹏说,医共体总院上连市级三甲医院,下接镇村卫生院,可及时为群众提供远程会诊、急诊急救、上下转诊、健康随访等服务,有效解决了基层诊断水平、急救能力不足等问题,简化了就医流程,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目的就是补齐县域医疗服务短板,让群众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2015年,宜川县与延安医疗集团总医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实施一体化托管,与西安兵器521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在优质资源、重点学科、技术指导、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深度合作,实现“借梯登高”。

“通过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使得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宜川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办公室主任刘园说。

建成“数字健康一张网”

“崔叔3年前在县医院被诊断为高血压,已经纳入慢病管理。前几天出现头疼、头晕症状,我得提醒他按时复诊。”9月23日,在山阳县十里铺街道红土岭村卫生室,村医崔孝雪正在电子屏上浏览村民崔根财的健康档案。一键点击健康档案,她可以看到每位村民的诊疗记录、慢病管理等信息。

近年来,山阳县聚焦数字健康,打造智慧医疗,整合了县镇村265家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山阳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赵强介绍,山阳县全面实现了医共体内就诊一张卡、医学影像联到镇、远程心电通百村、消毒物资统一供、诊疗信息全共享的医疗机制。

山阳县依托信息平台优势建立慢病管理平台,加强医防融合,根据患者病情实行“红、黄、绿”色标管理,为辖区内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筛查、预防、诊断、治疗、管理全周期闭环服务,持续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

“信息平台服务升级后,群众可以享受全流程就医服务和检查检验报告、缴费信息实时手机查询服务,人均就诊时间从1个小时缩短至20分钟,就诊效率大大提高。”赵强说。

创新举措提供医疗保障

家住眉县槐芽镇西街村的屈女士,患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长期饱受病痛折磨。前不久,在眉县人民医院帮扶医师现场指导下,槐芽中心卫生院疼痛科的医生为屈女士做了手术。术后,她的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在卫生院住院,我只花了500多元医药费!”屈女士说。

加入县域医共体后,县级医院经常派专家到乡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当地群众既可以在乡镇卫生院享受到县级优质医疗服务,又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切实体会到医共体建设的便利。

在彬州市,医共体建设让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彬州市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专家下沉、远程会诊等举措,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尤其是在一些示范卫生院,智能呼叫“一键通”系统的创新应用,成为医疗应急服务群众的一大亮点。

彬州市新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维科介绍,通过无线智能呼叫系统,群众不论在家中还是在田间地头,都可第一时间寻求帮助,及时和村医取得联系。这个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村医日常的病情询问和复查工作。

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将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强基层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责任、管理、服务、利益4个共同体,取得显著成效。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陕西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将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化城乡联动和乡村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信息化服务能力,实现惠民、惠医和惠政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