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政府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新闻中心]10月12日,渭南市人民政府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024-10-14农工党渭南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助推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建议》(2024年第163号)收悉。
首先衷心的感谢贵委对中医药发展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医疗机构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现就贵委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11家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有9家启动新建、搬迁工程,目前5家已投入使用、4家完成主体建设,县级中医院整体形象和就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9个公立中医医院被评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率先在全省开展县级三级中医院建设,通过三年创建,大荔、蒲城两家县级中医医院顺利通过市级评审,开创了全省县级中医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先例。建成标准化中医馆195个,实现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创建评选市级示范中医馆67个,择优推荐省级示范中医馆建设项目29个。目前,9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熟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87%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今年在全市范围开展中医阁试点建设,从文化氛围、人员配备、中医药技术开展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预计建成使用中医阁240个。
二、加大对中医事业的政策支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事业的全面发展是离不开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的,我委近年来积极落实中、省的各项中医政策项目,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加大与人事、财政、医保、药监等各部门间的协作,为我们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开辟出更加有利的环境。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凝聚中医药发展合力。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党委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出台《渭南市中医药事业发展2017-2030年规划》,加强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二是夯实保障平台,建立中医药发展机制。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建立中医药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形成了高位谋划、部门联动、整体推进的中医药工作机制。三是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工作力量配备。在全市11个县市区卫健局,全部设置中医药管理科(股)室,负责辖区中医药发展规划和政策落实。
三、强化人才培养,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
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对招聘人员重点向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倾斜,充实基层中医药医疗队伍,营造良性的人才管理环境,培养业务技术过硬的中医药医疗队伍。同时,根据各单位业务开展情况合理调剂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医师的招聘数量,切实缓解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中医药师承工作,鼓励“名老中医”带徒,遴选出多名经验丰富、技术独到的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持续创建“名老中医”工作站,通过跟师临床操作、独立临床实践等方式,培养出多名继承人,为全市中医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四、周密部署,扎实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每年定期组织辖区内中医医疗机构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围绕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养生保健等内容进行了广泛宣传。今年,在潼关县、合阳县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使广大中小学生近距离接触中医、中药,通过建设中医药文化角、听中医药故事,体验中医诊疗技术,亲自参与种植中药材、辨识中药材、制作中药香囊等,激发青少年爱中医、爱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热爱祖国的情怀。创新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惠民义诊活动,以“弘扬中医药文化,共享健康生活”为主题,继续组织各县市区卫健局、各医疗单位中医药专家,以社区、乡村群众为服务对象,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等需求,在夏季周末,全市11个县市区同步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惠民义诊活动,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健全符合中医药规律的治理体系,加大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加强文化推广传播,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
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7月23日
版权所有: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话:0913-2931820 传真:0913-2931838邮箱:wnwsjsj@163.com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三贤路北段市民服务中心主楼8楼邮编:714000 陕公网安备61050202000508号 陕ICP备15009577号-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