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政府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新闻中心]10月12日,渭南市人民政府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024-10-14根据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陕西省2024年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陕卫办促进发〔2024〕13号)要求,我市于8月—10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
一、背景
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素养和期望寿命、生命质量高度相关。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是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方式形成、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的重要策略和措施,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二、监测方法与内容
(一)监测范围
2024年渭南市健康素养监测在11个县(市、区),36个乡镇(街道)、104个行政村(社区)开展。
(二)监测对象
渭南市15~69岁城乡常住居民。不包括在学校、医院、养老院、军事基地等地点集体居住的居民。
常住人口是指过去12个月内在当地居住时间累计超过6个月的居民,不考虑是否具有当地户籍。
(三)监测方法
本次监测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原则上问卷由调查对象自填完成,如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完成填写,则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填写。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调查问卷的设计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框架。
三、结论与分析
(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处于较合理区间
2024年渭南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7.33%,健康素养水平在较为合理区间。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区域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更与社会发展、政府关注、部门协同、政策推进以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成效密切相关。2024年,渭南市健康教育所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技术指导、推进协调和综合服务职能,持续跟进基层健康素养监测能力提升,不断加强基层培训力度。持续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市民健康获得感。持续发挥行业主导作用,不断拓宽健康教育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全社会关注和促进健康的氛围良好,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夯实了基础。
(二)素养具备率在居民中的分布存在差异
从人群分布来看,2024年全市男、女性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26.90%和28.01%,女性居民素养水平略高于男性。从年龄组素养统计结果来看,35~44岁年龄组人群素养水平较高。25~34岁和15~24岁年龄组人群居中,而65岁人群素养水平最低,仅为23.83%。从学历组素养统计结果来看,大专及以上组别健康素养水平最高,随着学历的降低,素养水平逐渐降低,小学学历组健康素养水平最低,为25.38%。
上述监测结果与历年监测结果所呈现特征相一致。渭南市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信息资源等方面存在不均衡,使全市不同特征人群之间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今后一段时间男性居民、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人群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人群。
(三)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较高
健康素养的三个方面中,2024年全市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39.58%,在三个方面健康素养中水平最高。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33.77%,高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率。从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等六类健康素养问题来看,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最高,为59.45%,其次为健康信息素养、科学健康观素养,分别为47.20%和45.75%。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最低,为29.39%。
上述监测结果表明,居民对于健康知识与理念的知晓相对较为容易,但养成健康行为和掌握健康技能仍是目前工作短板。大量研究表明,知识和理念的认同并不等于健康行为的养成。不论个体还是群体,行为的养成需要有支持性环境,需要有健康的公共政策和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且易出现波动与反复。此次调查表明健康技能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提示健康教育不仅要重视健康知识的传播,更要重视行为干预和技能培训。
(四)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任务艰巨
以全市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7.33%计算,意味着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仅有27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居民的健康素养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较之去年全市建成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4.3%有所上升,但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群众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亟待提升,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任务依然艰巨。
四、工作措施
(一)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各县(市、区)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按照国家卫健委《关于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切实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主旨,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在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健康素养监测能力提升上下功夫,不断规范健康科普信息发布与传播机制。
(二)持续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持续教育引导居民个人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构筑“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格局,整合资源,全力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跟进项目实施,确保取得实效。要把握全媒体、全链条、多渠道传播这一时代红利,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教育服务平台,搭建区域数据统计体系,为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提供信息化支撑。
(三)增强健康科普可及性。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科普专家库优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围绕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增强权威健康科普资源供给力度,拓宽传播渠道,提高科普质量,增强科普可及性,为市民群众打造更加精准高效的健康科普获取渠道。
(四)突出重点,精准施策。通过连续监测,目前青少年与老年人素养水平持续偏低,提升维艰,各县(市、区)要抓住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特别是要针对青少年不良生活习惯,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校和流动人口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地方病,以及社会生活压力带来的人群心理健康等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及行为干预工作,以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为契机,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提升。
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12月3日
版权所有: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电话:0913-2931820 传真:0913-2931838邮箱:wnwsjsj@163.com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三贤路北段市民服务中心主楼8楼邮编:714000 陕公网安备61050202000508号 陕ICP备15009577号-2号